如影随形

影子是一个会撒谎的精灵,它在虚空中流浪和等待被发现之间;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bb视讯 >

行军海岸线|古城一半阴雨一半碧海潮

发布时间:2025-11-06 10:41编辑:bet356体育官方网站浏览(70)

    央视葫芦岛讯11月4日讯(记者李子平)深秋的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海风轻轻地吹拂着宁远古城的青砖,卷起城墙上零散的落叶。转向南边,一望无际的蓝色在我们眼前展开,阵阵雪花反复触碰着岩石。兴城从容地扮演着两个角色:一是古城里缓慢的过往,二是渤海湾潮歌不绝于耳。早上,在古城生活了30年的理发店老板李紫娟关上卷帘门,准备接待当天的第一批顾客。谈起古城近年来的变化,李子娟深受感动:“道路是让我感动的变化,路越来越好,亮化工程实施后,古城越来越亮,游人越来越多。”宁远古城位于兴城市老城区的中心地带。灯火辉煌的宁远古城(总台央视记者宗少峰摄)有时候,在很多游客眼里,宁远古城的面貌几十年来都没有改变。而在居民看来,宁远古城的基础设施仿佛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老化严重,道路年久失修,每逢到了就经常被水淹。 2024年,拐点来临,兴城星投文旅集团率先牵头,找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资3.08亿元,实施古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城老街两侧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同步实施工程。完善给排水、电力、陆地通讯线路等公共配套设施以及城市古道、景观绿化。已有近600年历史的宁远古城,经历了建城以来最大规模、最系统的更新。然而,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全市近2000名居民的日常生活,涉及800多家街边商铺的运营和发展,也影响着每位游客的体验。如何平衡呢?宁远古城给出的答案是“融合”。 “保护古城最好的办法就是与时代结合起来,把修复升级与城市更新行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深度结合起来。既保留了古城的历史肌理,又注入了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功能。”星头文化旅游局负责人田英说组。古城已修缮一新(总台央视记者宗少峰摄)。种植梧桐树是为了吸引金凤凰。以前,古城的商业业态就像“杂货店”,卖五金用品、劳保用品的店铺鳞次栉比。今年,游客发现,这里出现了更多的知名餐饮品牌、文创店、旅行旅游工作室。 “好吃的东西多了,好玩的也多了。我还可以拍一些漂亮的旅行照片,带点小文物给朋友们。”第二次来古城的承德游客谷文彦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精选的旅游照片。在他看来,古城的美丽并没有减少,体验却变得更加丰富。 “它既是历史的厚重,也是现代的舒适和愉悦。”宁远古城风景区负责人滕万告诉记者,从“门票经济”到“体验经济”,从“流量竞争”到“品质培育”,最终的目标是让游客从过去的“只看花”到如今的“不走”:“通过业务升级、服务转变、风格转变,从白天的查看、拍照、消费体验到‘就在宁远’夜间演出系列,让游客放慢脚步、停留、还想再来。” 《在宁远》演出现场(央视星城发布)摄)《在宁远》滕万称,这是东北地区首场大型沉浸式现场演出。该剧利用修复后的古城内的冀辽总督府和附近的闲置设施搭建舞台,将静态的历史遗迹变成动态的史诗剧场。该剧自开播以来,一直很受欢迎。 “通过‘文化+演艺’和‘历史+科技’的结合,让历史‘活起来’,游客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就在宁远》制片人张子东说。一业兴则万业兴。今年以来,宁远古城接待游客超过450万人次,年均增长40%。一批传统民居改建的精品民宿不断涌现,不少在外打工的古城居民甚至回到这里开始旅游相关项目。从海上看兴城(总台央视记者摄)宗少峰说,古城是兴城的灵魂,海洋是兴城的根。以古城为引领,兴城将“城、泉、山、海、岛”的独特风光串联起来,攀登第一山脉、徜徉碧海金沙、探寻幽远仙境、享受温泉养生,成为游客游览兴城的“标配”。一个“碧海银滩,从一地的繁荣,到百地的繁荣。”星头文化旅游集团负责人田英说。站在宁远古城城墙上,远处的寿山在黄昏时分呈现出靛蓝的剪影,一墙之隔的过去与现在。看繁华的城市,看历史的尘烟,一座“活的古城”闪烁着山水交融的诗意。大海和烟花的热量so.d. 编辑:郑建龙

上一篇:【反思中国】解读中华文明

下一篇:没有了